小柴一大早刷社交媒体的时候十大炒股配资平台,刷到这么一条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热搜话题——迪卡侬广告词被指不尊重女性。
刚看到这么个话题,小柴以为迪卡侬这是捅了大篓子,因为一旦沾上“不尊重女性”这几个字,迪卡侬的塔要被推了。
于是小柴点进去看了下,到底是怎么回事。不看不知道,一看一个大无语!
迪卡侬在介绍旗下潜水服产品品牌故事时,提到OLAIAN来自于冲浪圣地,我们为您提供冲浪相关服装和设备……海洋是一块尚未开发且无边无际的处女地……
这再正常不过的一句文案,怎么就扯到“不尊重女性”的大旗了呢?
然而,事情就是这么离谱,不少人在社交媒体一边投诉,一边对迪卡侬口诛笔伐,认为迪卡侬使用“处女地”描述海洋,将女性身体符号用于自然景观的修辞,本质是对女性的物化与不尊重。
比如有人拍视频质问全网:真的有人觉得迪卡侬在自己的淘宝页面上写“处女地”没有问题吗?
还有带V的大号怒斥迪卡侬,“这是一边挣着女人的钱,一边泼脏水侮辱着女性吗?”
而在评论区,更加离谱,整齐划一的怒批迪卡侬过分、恶心……
还有投诉称,“处女地”一词将女性身体符号化(“处女”指代女性),与“未开发”“探索”等词结合后,隐含“征服女性”的性别隐喻,本质是对女性的物化与不尊重。
此外更夸张的还有就是,他们认为迪卡侬文案有“探索奥秘”的字眼,易引发“性征服”联想,强化性别不平等。
很快,迪卡侬受不了舆论的冲击,将相关广告文案撤除,官方客服回应称,网友们反映的情况他们已经注意到了,正在持续跟进中,已将问题反馈给相关部门处理。
看到这里,小柴是一个无语接着一个无语,汉字出现了几千年了,咬文嚼字一直有,但万万没想到,在高度文明的21世纪,竟然能变态到这种地步。
处女地这三个字,不是谁随意组合捏造出来的,它本身就是一个成熟的、被用了很多年、很多领域的成熟的形容词。
根据百科介绍,“处女地”原指未经开垦的自然土地,后引申为未被探索的领域,最早见于20世纪初廖仲恺关于国家建设的论述,李若冰在《在柴达木盆地》中进一步使用该词。
该词涵盖自然与人文双重维度:地理层面指未被人类涉足的区域,成为各学科指代未知领域的通用隐喻。
但为何,迪卡侬一个正常的引用,就被骂到下架了?这不由得让小柴想到之前的一个事件,就是有一帮没文化、还极端的女拳师在网络上发起倡议,要把“天下为公”这个词改成“天下为母”。
类似的还有,经典了三十多年的动画片《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》被疯狂的投诉了,甚至还有脱口秀演员公开批判,原因是,为啥动画片的名字没有妈妈。
这离谱的事情,简直是每天都在刷新着人们的三观。
而对于迪卡侬文案被投诉下架,不少网友表示不理解:“一天天的净事儿,纯吃饱撑得”“和举报动画片的是同一波人吧”
如果因为这三个字投诉迪卡侬,那么接下来,这群人有的忙了……比如有网友表示:“处女地”都不能说了?某个作家的首部作品还能称“处女作”吗?那12个星座里的“处女座”还需要改名吗?这些文字审查大师是不是过于严苛了……
“天啊,处女地已经成敏感词了吗?我记得我初高中的时候就已经被广泛使用了。这投诉的人是不是没上过学啊?要这么说,动若脱兔,静若处子。这都成黄诗了”
“我们80后年轻的时候,什么处女作,处女航,处女XX的可是随处可见。突然就变成禁语了,好难适应啊”
“一个正常的词汇,有啥必要删除。有些舆论不可思议,不能一直顺着这些人满足它们的撒娇撒泼!”
对于网友的吐槽,有人就表示:一些人还在认为是女性应激了,而实际情况是女性长期失权在语言上的体现,将处女与第一次首次联系本身也是一种对女性贞洁的道德绑架。
类似的还有:“看似以前接受现在突然不接受实则是女性意识在觉醒,真的是好事一桩,有些企业真的别找事了!”
“女性不喜欢的形容女性的词,一堆男的在那叫,有病吧,男的咋那么事儿啊,还爱多管闲事,关你毛事啊”
“一点市场文化舆论敏锐度都没有的话,我建议男的不要进广告行业了,老老实实回家相妻教女好了,不是力气大吗,那就多做家务活啊,这种需要职业素养,需要敏锐度,需要心细的工作都让女人去干吧”
到了这里我们也就不难发现,这件事基本上已经和迪卡侬没关系了,而是逐渐上升到了男女对立的戏码,这必然也是这类事件最终的走向。
而小柴向来是对这种骂战不感兴趣的,也就剩最后那句话,当“处女地”这三个字成为某些群体敏感词的时候,她们接下来真的有的忙了,毕竟这三个字,这几十年,用过的人、企业实在是太多了。
当然,他们的首要任务是接下来,赶紧把处女座也改个名吧,毕竟这是全球性的,有难度、有挑战,也会有成就感,更重要的是,当覆盖面这么广的处女座改名了,那保证以后没人敢再用这两个字了……
柴狗夫斯基©️
作者|小柴肆号
编辑|谭松
熊猫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